移动客户端

|

官方微信

|

官方微博

|
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
时间:2025-11-25 22:58:14来源:法治日报责任编辑:郭炬

另外,被害人姜某的亲属向公诉机关书面表示对杨女士的行为谅解,请求从轻、减轻或判处缓刑。

但问题是,通过科技手段收集来的数据,能像传统的问卷调查一样,淡化甚至完全抹去用户的个人信息吗?换言之,大数据时代,我们怎么去确定,这些企业搜集信息的过程中,不会精准定位到个人呢?

《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》1月3日,记者在湖南湘西花垣县采访监察委时,正好遇到有人前来“自首”,记者在征得当事人和花垣县监察委同意后,当事人李明(化名)表示愿意现身说法,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,早日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。

相关报道
分享到:
  • 北京:5个中风险区 顺义局部聚集性疫情,5人被问责
  • 中方:中国抗疫成就是对隐瞒疫情谬论最好回答
  • 网民指责罗杰·赫尔默演绎"非常标准的双重标准"
  • 工信部:压缩粗钢产量 完善产能信息预警发布机制
  • 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发生恐怖分子袭警事件
  • 美国知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杨雪兰逝世 享年85岁
  • 海南生活垃圾进入全焚烧时代 日处理可达11575吨
  • 我自主研发“三层仿生”人工血管完成首例置换术
  • 受贿行贿一起查 主动投案……2020年反腐热词
  • 外交部:国际社会应共同反对"疫苗民族主义"
  • 土耳其订购的首批中国产新冠疫苗运抵安卡拉
  •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:changanwang@126.com | 招聘启事

    Copyright 2015 www.chinapeace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-1 中国长安网 ? 2017版权所有